Techcrunch杭州站:阿里云爱奇艺商汤齐现身,人工智能终迎来全线爆发

旮旯 · 2018-07-06 15:50:20

号外!




为期两天的 TechCrunch 2018 国际创新峰会刚刚在杭州的云栖小镇落下帷幕。


TC 峰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 8 届,成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最顶级最具国际性的盛事


本次峰会设有主会场:




自动驾驶分会场:




投资人分会场:




区块链分会场:




以及创新大展和十分之约。




共有 150 多家创业公司参展,吸引 8000 人次到场参与。





国内外顶级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领军人物紧紧围绕电商、智能硬件、生物医疗、游戏娱乐、智能出行、企业级服务、网络安全等多个行业热点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及对未来的展望。


尤其是在大热的人工智能领域,从 2016 年 3 月份 AlphaGo 打败职业棋手李世石开始,经过两年时间的扶摇直上,终究迎来新一轮全线的爆发。




技术驱动,商汤捍卫人工智能领头羊地位


一个月前,商汤科技宣布完成 6.2 亿美元 C+ 轮的融资,总融资额超过 16 亿美元,估值 45 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地位。


而在 2010 年初,几位年轻的创始人还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走出象牙塔后,教授带领他们北上创业。


谁知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商汤就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领域达到行业领先地位。




面对「商汤科技何以壮大地如此迅猛」的问题,联合创始人徐冰在峰会上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工智能是有壁垒的高科技的技术创新,它不同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打通一些数据和场景即可,比如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等。


相反 AI 重要的是积淀,不论是技术的前期筹备,还是生产研发上人才的集聚,都是比较高的壁垒,技术出身的他们在这一阶段实现了比较容易的跨越。


另外一方面确实得力于中国市场的爆发,人工智能简单理解就是驱动自动化,帮助各种场景提升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技术突破使得国家直接宣布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全面支持,所以说到底还是时势与英雄的相辅相成。




从以往技术型企业的经验来看,强大的学术背景在商业落地方面一定会面临水土不服,然而商汤科技似乎像赌场老手一样可以翻云覆雨。


面对这样说法,徐冰首先纠正了一个误解,其实一开始商汤确实在商业化方面没有概念,遇到了每个公司都会遇到的坑。好在及时补拙,在其他不擅长的维度与合作伙伴相配合


比如商汤非常重要的投资机构阿里巴巴,在业务与技术上与其协同合作;海外股东美国高通(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在技术落地时也提供了有效的合作助力。




很快商汤就找到了他们自身的定位:算法生产平台


持续保持算法上行业第一的位置,像高通和英特尔一样,商汤资源和研发、管理团队精力一直专注于做算法,再和其他企业一起创造未来。


从这个角度出发,徐冰给予初创公司一些建议:专注于做应用,因为离效益更近,离终端用户需求更近。未来通过商汤的投资平台输出技术所培育出来的一批企业,有可能比商汤还要值钱。




紧抓痛点,阿里云逆流而上解决落地应用


与商汤科技这样将技术研发水平放到首位的公司不同,阿里云决定「反其道行之」,做人工智能领域的「逆行者」。


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ET 大脑之父闵万里开门见山:


技术不是一个公司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依据,历史上没有一家公司因为纯技术的伟大而存活下来,只有将人工智能在产业中落地才可以。


两年前的阿里云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人工智能 ET,发布会现场,ET 展示了一些自身技能:包括模仿马云的声音说话、图像识别、语音讲解、交通路况预测,甚至还现场解说了一段 NBA 的视频比赛。




此次,阿里云依然延续人工智能要「接地气」的观点。


「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安防探头这些领域过于嘈杂拥挤,国家投入几千亿在安防探头,人们获得感究竟如何不清楚,我们要把真正的数据价值和人工智能技术红利释放到车间、农田,ET大脑是 AI 落地的终极形式,没有大脑的云是浮云,没有大脑的技术是标本,没有大脑是不可能创造价值的。」


技术并非人工智能的生存工具,如何落地才是长久之计,闵万里给出的答案是 AI 产业化,在技术还未与现实脱节之前,即时应用到生活中。


首先一个显著的应用就是上海地铁的语音、图像识别购票服务。




未来技术发展一定不是只靠眼睛、耳朵、嘴巴的单一感官刺激,而是需要把多种单点能力,即图像识别、文字识别、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集成在一个智慧体上。任何智慧体不可能靠单点功能行走江湖,没有集成就没有未来


同时与杭州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出 ET 城市大脑,案例在萧山,通过智能控制交通将救护车路上的时间直线压缩 50%,在任何时间,任何的两点之间,10 秒钟之内即可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这项技术就算放眼全球也是领先的。




阿里云的目的在于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不是说人像机器一样机械思考,将所有的数据连接得出规律,最终统一调度、实时协调。


比如 ET 工业,智能分析机器间的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自动调控,从而降低工厂生产制造成本,提高效率。


对于农业是同样的道理,将数据实时整合,智能调控精准施肥、灌溉、杀虫,最终实现全自动化。


闵万里特别强调在此过程中,要把自己化身为一个农民、一个工人去感同身受,而不是作为科学家的身份,才能切实抓取行业的痛点,了解其内在需求。




阿里云的宗旨永远是「业务第一,科技第二」,精准的定位,一以贯之的态度才使得阿里云在人工智能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而谈到人工智能的终极未来问题时,闵万里并没有回避而是作出客观分析:


人工智能吹得天花乱坠,目前也并不具备联想和跨越时空的关联能力,计算情感学应该会是未来要做的事情。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提升,直至可以进行人性方面的推演。


而到了那个阶段,闵万里大胆预测核心技术将从深度学习变为量子认知,用量子计算、量子算法理论的基础公式去描述在人脑当中出现的信号之间的关联、蔓延和传递。


演讲结束后,闵万里接受了创次方的专访。




「通过技术想象出的场景并不是行业真正的痛点所在,无人驾驶一定不是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闵万里面对创次方「人工智能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的疑问首先指出了关键所在。而阿里云之所有有很好的产能恰恰是站在了客户的场景,真正走到了农田、车间,找准了真实拒绝了虚拟的痛点。


对于目前变现的具体情况,闵万里摆摆手表示不好透露。




但通过我们得到的信息来看,阿里云已经成立了人工大脑事业部,这很显然是基于商业上的可行性而出现的结果。


最后关于小型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出路问题,闵万里给出了一些真切可行的建议:


首先一定要放弃「技术上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其次不要去预测,天真地以为眼下的无人驾驶就是未来起死回生的稻草。


还是要找准用户痛点,如果有所观察可以发现,今天的独角兽很少有从大公司硬抢的业务,都是在其视野之外抓住了不被人关注的角落而杀出重围的。




剑走偏锋,爱奇艺重新定义未来娱乐产业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与物流在今天已经成为每一个科技人张口就来的话题,而提到人工智能与娱乐产业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恐怕各位就会一时语塞。


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视频类与 AI 结合的各种台前幕后应用,将会越来越多,且会出现更多样的表现形态。比如,日本富士电视台将播出的综艺节目《AI-TV》,由机器人 Pepper 担任主持人,脚本则出自 AI。




反观国内,视频类网站爱奇艺显然是走在前端的代表。


首席技术官刘文峰表示其实爱奇艺一开始踏入人工智能领域完全是因为防盗版误入百花深处的。


众所周知爱奇艺 VIP 卖得火爆,与此同时盗版却屡禁不止,偶然间发现将计算文件重合度的指纹算法应用于检测盗版。一方面可以保护 VIP 自身的内容,一旦传播可通过全网爬虫将其发现,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所有爱奇艺平台上的合作方,上传内容时可发现平台上是否已经有人发布盗版内容。




在 5 月的爱奇艺发布会上,重点推出了一款名为艺汇的 APP,取「爱奇艺汇集天下艺人」之意。简而言之,这个 APP 极大程度上去帮助 Casting Director 选角导演完成选角工作。


当导演拿到剧本后需要经过漫长的演员遴选试镜过程。「艺汇」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将剧本角色和演员指尖做很好的匹配,不一定精确但却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




首先爱奇艺开发人工智能的时候有一条主线是开发智能语言处理,将剧本、角色的文字信息变成结构化的数据。其次是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对爱奇艺海量视频进行处理,将人识别出后形成索引,每位演员能够演什么内容适合什么角色,两个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匹配,以此提升效率。


在二三号男女主角的选择上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案例。


进一步发展在未来预测甚至影响一个超级偶像的诞生将成为常态。作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娱乐公司,爱奇艺未来将全面实现 AI 赋能娱乐生态系统向最懂用户的生态型娱乐公司努力。




本次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在人工智能方面大咖云集,讨论的内容上也各有千秋。在经历了 2017 年爆炸式的发展后,2018 年的人工智能逐渐平稳向前,迎来多点开花


未来人工智能将把人类带向何方,谁也无法预测,但终究会有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走在探索的路上,人们说的荒唐,或许真有可能是未来的天堂

有序开放,敬请期待

创次方,加速全球创新。

service@chuangcifang.com

Copyright © 2015 广州创次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 15091155号-1